敲黑板~今天来聊聊尿路感染...
什么是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指病原体在尿路中大量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局部炎症。
临床上将尿路感染分为特异性尿路感染和非特异性尿路感染,绝大多数患者属于非特异性尿路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尿路感染有哪些症状?
尿路感染主要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临床表现比较广泛。
最典型的症状为:
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异常,并伴有腰痛、小腹不适感,严重者还会发生尿潴留或尿失禁。
不管是上尿路还是下尿路的感染,都有可能表现尿频、尿急、尿痛这3个症状。
这些症状在不同患者身上表现出来的轻重程度不尽相同,但上厕所的时候能明显地感觉到。
下尿路感染除了排尿异常外,伴有全身症状,如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尿液异常,包括细菌尿、脓尿、血尿等。
不同部位的尿路感染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肾盂肾炎可表现为腰痛或者发烧,尿道炎有尿道分泌物的增加等。
尿路感染应如何治疗?
单纯性尿路感染
对于单纯性尿路感染,即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而定。
在药物治疗之前,应留取合格尿标本进行药敏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用药方案。
此外,抗菌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患者感染部位。
例如,下尿路感染为尿路的浅层黏膜病变,应选择能在尿中达到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如呋喃妥因、磷霉素氨丁三醇等。
上尿路感染为肾实质深部感染,要求抗菌药物在尿内和血中均有较高的浓度,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复杂性尿路感染
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即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疾病,如泌尿功能异常(梗阻、结石等)或肾外伴发病(糖尿病等)的尿路感染。
首要治疗在于尽可能去除复杂因素。
除了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外,还要积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对不能矫正尿路异常及不宜手术的患者,感染控制后可予以长期小剂量抗菌药物控制性治疗。
中医药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尿路感染属于“淋证”范畴。
对于初次发病或起病急、症状重的患者,中医药治疗均以清热利湿、理气止血、排石通淋等祛邪为主。
非急性期及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除清热利湿外,还应健脾补肾,增强机体抵抗力。
对于反复发作、年老体弱的患者,治疗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等扶正为主。
目前,临床治疗尿路感染多用抗菌药物。
此类药物的短期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后易产生耐药性。
而三金片等专用于泌尿系感染的中药,具有不易产生耐药性、广谱抗菌的优点。
三金片由金樱根、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的功效。
药理研究证明:
● 三金片有较强的抑菌性,能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 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提高泌尿系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